中国虚拟军事网(VME)- 专注于武装突袭系列虚拟军事游戏

 找回密码
 加入VME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67|回复: 14

2007年5月5日空战的截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5 23: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OFP里搞现代空战是不行的了,但用来搞一战时的空战却是很合适的,今天我们对战了几局,我靠,坠机频频呀.


这是我第一次坠机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78413400[/lastedittime]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VME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5 23: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坠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VME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5 23: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VME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5 23: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VME

x
发表于 2007-5-5 23: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是IL2话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了。。。所以嘛。。。

空战。。。免免吧。。。都像一群疯子啊。哈哈

没有被打下来的。最多打掉半管血。然后。。。撞机。。。坠毁。。。。没了。

发表于 2007-5-5 23: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局就剩我和30了,纠缠了好久,他失速迫降成功,我去炸他,我*,我冲进树林了

[em13][em30]
发表于 2007-5-5 23: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战时战斗机飞行员失控坠机的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03: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初次学开飞机就参加空战,难免出事,不奇怪.失败多次后终于找到一些窍门:一直按E,不做大过载的机动动作,这样速度就不会降下来.这飞机的速度低于70公里/小时,就飞不了了

发表于 2007-5-6 09: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战伊尔2最真实

发表于 2007-5-6 09: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OFP的视野限制,多人模式下只有900米,空战中不能有效发现敌机
发表于 2007-5-6 09: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情景很壮观,天空同时有8架飞机在缠斗[em0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VME

x
发表于 2007-5-6 10: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飞得我头混脑涨~~后来侧翼有一架飞机靠近来不及避开就撞上了.倒霉

发表于 2007-5-6 2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DanTong在2007-05-06 03:34:39的发言:

都是初次学开飞机就参加空战,难免出事,不奇怪.失败多次后终于找到一些窍门:一直按E,不做大过载的机动动作,这样速度就不会降下来.这飞机的速度低于70公里/小时,就飞不了了

其实在130公里/小时以上用机动,稍松一下E,就能作出大的机动动作来,昨晚我在攻击时,敌方很少能摆脱了的,只是觉行在舱内视线小,稍一慢就找不到敌机了。后来30给我指示目标后这种情况就少多了。就是感觉操作太费气。

发表于 2007-5-7 11: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大家看看一战时期的战斗机资料

一战空战王牌备索——一战飞机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诞生了。当设计、制造和试飞者莱特兄弟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时,他们决想不到一种新的战争武器将由此问世。

飞机出现后最初前十几年,基本上是一种娱乐的工具,主要用于竞赛和表演。但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个“会飞的机器”逐渐被派上了用场。先是用于侦察,为陆军部队作耳目;继而装上机枪,专门进行空中格斗;后来又带上炸弹,去轰炸敌方的地面阵地;此外,有的飞机专门执行对地面部队攻击的任务。这样,在大战的硝烟中,诞生了一群‘铁鸟‘--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强击机和教练机。飞机就这样和战争结下了缘份。

第一次大战初期,参战各国约有飞机1500架,而到战争末期,各国在前线作战的军用机达到8000多架。4年中,交战双方用于作战的飞机有十几万架之多,说“战争是军用机的催生婆”一点儿也不过份。

在战争中,飞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速度在1914年时一般是每小时80~115公里,4年后增至180~220公里;飞行高度从200多米提高到8000米;飞行距离从几十公里增大到400多公里。大战初期飞机的重量只有几百公斤,到大战后期,有的战略轰炸机如英国的汉德莱佩季v/1500,总重约13600公斤,最多可装弹3400公斤。

在战争开始时,飞往敌方阵地上空进行空中侦察是当时军方使用飞机的主要任务。为了阻止对方飞机执行这一任务,一种可从事将敌机驱逐出己方阵地上空的作战飞机应运而生,当时称为驱逐机。后来发展成为战斗机或称歼击机),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可执行近距支援、空中格斗等更复杂的空中作战任务,因此驱逐机是战斗机的前身。

早期可执行驱逐任务的是一种推进式螺旋桨飞机,在机头戏机身前部装有机枪,螺旋桨在后面不影响机枪射击。这种安装了武器的飞机,不仅可执行空中侦察任务,一旦遭遇敌机后可将其驱逐出己方阵地上空。由于它一举两得,因此一经问世便开始生产,陆续投入前线使用,典型飞机有法国的法尔芒f.20和英国的f.e.zb等。这些飞机多采用推进式设计,前后有两个座位,驾驶员在后座,观察员兼射击手在前座,一般配备一至两挺机枪。不过采用推进式设计的飞机,虽然便于安装武器和进行射击,但机动性差,往往对付不了较为灵活的拉进式侦察机。

法国的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家索尔尼埃和一名叫加洛斯的飞行员经过共同研究,提出在桨页后面安装钢制楔形偏导板,以挡开击中的子弹。1915年4月1日,加罗斯驾驶着一架装有这种偏导板的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曾与四架德国的“信天翁”侦察机相遇,加罗斯开枪射击将一架德机击落,到同年4月18日以前加罗斯共击落了四架敌机,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王牌。事实证明在桨叶后安装偏导板是有一定保护效果的。

加洛环胡驶的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被航空史上认为是第一种可有效进行空战的飞机,从此一个新的机种--驱逐机诞生了。德国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及他的同伴们对该机上的偏导板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并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使用凸轮的射击同步协调器,在作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时间德国人完全控制了天空,历史上称这一段为“福克灾难”。

这些福克飞机编号为福克e,有多种型别。它们都采用正常布局的中单翼,有张线加强,机翼展弦比不大,机动性较好,机枪装在机头上部,易于瞄准射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名的战斗机。

为了对抗福克飞机,尽管没有射击同步协调器,英法还是想了许多办法。法国的纽堡11是一种单座双层翼飞机,下层翼较上层翼略短,全机主要重量集中于重心部位,机枪装在机头上方,装一台9缸气冷活塞式发动机,爬升速度快,机动灵活,具有良好的作战品质。德·哈维兰d.h.2是一种推进式的双翼飞机,机枪装在机身头部,不存在螺旋桨影响射击的问题。斯帕德s.7是一种全新的飞机,机身技长,采用无上反角的矩形双层翼,装一台v形8缸水冷式活塞发动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尤其是速度和爬升性能突出,是一种很受飞行员欢迎的作战飞机。

由于战争的需要,使参战各国加速了作战飞机的研制和生产。到1917年时,英国先后推出了se.5、“骆驼”f.l和布里斯托尔f.2b等性能良好的战斗机,法国则推出了斯帕德13新机型。这些飞机的陆续投入使用,该协约国的空中势力得到了加强,逐渐恢复了空中主动权.直到一次大战结束。

“骆驼”f.1是英国索普威斯公司研制生产的世界著名战斗机。机头采用了金属整流罩,既可起保护作用,又有利于减小阻力。上翼平直,下翼略有上反,尾翼面积较小。机头上方并列装有两挺机枪,火力较强。该机机动灵活,近距格斗性能特别突出,德国的著名王牌飞行员里希特霍芬就是被这种飞机击落毙命的,但由于它采用的转缸式发动机存在陀螺效应,加上在设计中强调格斗性能,因此显得过于灵活而稳定性不足,飞行员如不注意便可能进入螺旋而失事,所以驾驶“骆驼”飞机必须十分小心。据统计,从1917年7月到1918年间月战争结束,“骆驼”战斗机共击落敌机1294架,创造了单机战果的最好成绩。

福克dr.l是一种单座三翼飞机,1917年春试飞成功,同年末装备部队。它采用了上中下三层机翼,之间由两根支柱连接,三个机翼的翼展从上到下依次递减。机头装一台110马力的活塞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165公里/小时,机载武器为两挺机枪。看起来这种飞机采用三层翼似乎比较笨重,但实际上该机机动灵活,转弯和爬升性能都很出色,可以说是“骆驼”战斗机的劲敌。德国的王牌飞行员里希特霍芬驾驶的就是这种飞机,曾创造过个人击落飞机数量的纪录,福克dr.l也因此而闻名。由于里希特霍芬的座机全部涂成红色,十分醒目,德军称它为“红色男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机从诞生到发展,后成为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使过去以海、陆为主的平面战争变成以包括空中在内的立体战争。飞机也从只能“登高望远”的侦察机,发展成为可以进行格斗攻击的战斗机。到1918年机枪已经成为战斗机的标准装备,个别机种开始试装威力更大的航空机炮,全金属的单翼飞机也开始试飞试验。格斗、护航和支援地面部队的空战理论和战术已初步形成,制空机的争夺对于获取胜利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一章初露锋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

飞机这种有动力、可控制的飞行器问世后十年,人类第一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飞机也投入了战神的怀抱。对这种新出现在战场的飞行器的作用,交战各国统帅部的高级军官持怀疑态度,霞飞和福煦对飞行没有一点信心,福煦在几年前就不予考虑,认为飞行“对运动来说一切都好,但对军队来说没什么用处”。飞机只是被当作侦察工具使用,将指挥员的视线延长到战场地平线以外的地方。

天有不预风云,偶尔的空中射杀很快演变为混战。最初投入空中战争的飞行员无经验可借鉴,更无现成的理论与战术,一切靠探索;他们所驾驶的飞机是简陋的,更无专门设计、制造的战斗机。飞机由木料、钢丝构成,用涂胶的布作蒙皮,发动机的马力很小(具体性能见表1—1),也没有多少专门的军械。然而,需要是发明之母,各种不同性能的战斗机在英、法、德等国被设计、制造出来,投入战斗。在法国、比利时泥泞战场的上空追逐、开火,地面上的士兵们凝视着新奇的、陌生的空中战争。

福克e.ⅲ(fokkerfokkere.ⅲ)

福克e.ⅲ是德国东部的福克飞机厂于1913年开始研制,1914年5月试飞成功的福克e型战斗机中最成功的第三种改型。福克飞机厂由大名鼎鼎的安东尼·福克(fokker,anthong)主持。这位年轻的飞机设计师曾怀才不遇。大战中,福克飞机厂制造了许多种很成功的飞机,英国人曾向福克书面提出,如果他到英国来为皇家飞行队设计飞机,就送他一千万美元,但直到战后福克才知此事,原来德国情报机构截获并扣留了此信。这种飞机设计是和一个名为r.普拉茨的人分不开的;而且很大程度参考了被缴获的法国莫拉纳·索尔尼埃h型飞机。除e.ⅲ外,还发展过e.ⅰ、eⅱ和e.ⅳ等改型,其中e.ⅰ型于1915年6月开始服役,e.ⅳ则装有两挺机枪。

各种改型的福克e战斗机的发动机功率从80马力逐渐增加到160马力。各改型共生产出450架,但只有e.ⅲ是最成功的,它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福克e的最大特点是安装有世界独创的“射击协调器”。

它的问世使前射的枪弹第一次能够穿过前方螺旋桨的旋转面,使射击轴线能尽可能靠近机身中心线,从而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1915年5月23日,在福克e为德国皇太子作了飞行表演后不久,e.ⅰ和e.ⅱ型于6、7月间相继交付部队使用。8月起,又在各飞行中队里各配备e.ⅲ型1~2架,开始为己方的双座飞机提供护航。9月1日,著名的空战能手殷麦曼驾驶该机首次击落一架偷袭杜埃机场的英国轰炸机,这是军用机向争夺制空权迈出的头一步!从此,飞机不只用于击落侦察气球,也用于击落敌方飞机。不久,福克e.ⅲ战斗机开始大量击落协约国的飞机,空战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德国的呈一边倒的戏剧性变化。英军于1916年1月发出惊呼:“如今,我们须用

三架飞机为一架侦察机保驾护航,才能完成既定的作战任务。”前线的皇家飞行员也不无自嘲地将自己喻为“福克飞机的饵食”。由于大批英机被很容易地击落,引发了空战史上所谓的“福克灾难”。英国下议院甚至发表了谴责德国福克飞机“正残酷虐杀皇家飞机”的决议。而福克e型战斗机却因此而名声大噪。直到1916年底,英、法两国匆匆将新出厂的纽堡11型、f.e.2b型和dh.2型战斗机推上战场。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才告一段落(后两种飞机通过将螺旋桨反装到机身后方、让出无遮挡的机头,来达到机枪直接从机头前射的目的)。

为了不让协约国了解福克战斗机的机枪秘密,福克飞机被禁止靠近前线。事后有人分析说,要不是这种令人生畏的福克e只在德国战线之内游弋,而且只是对协约国的轰炸机和侦察机进行攻击,那么英法军队的损失还要大。

1916年6月18日,随着个人空战战果已达15架的王牌飞行员殷麦曼因飞机空中解体失事而丧生,福克e才撤出了第一线。

福克e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罕见的单机翼形式。但机翼上下用细钢丝牵引加强,亦称“张线”。长长的矩形断面机身用钢管焊成骨架,外覆蒙布。一挺口径7.92毫米的机枪直接装在机头上,处于一台空冷的气缸旋转星形(气缸排列呈辐射形式)活塞发动机的顶部,每分钟可发射子弹800发,一只

12初露锋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罗盘安装在右翼上表面,敞开式单座座舱中只装有少量仪表。

设计精巧的“射击协调器”使福克e一举成名,它是航空兵器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而福克e也被人们普遍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战斗机。

福克dr.ⅰ(fokkerfokkerdr.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单翼战斗机、三翼战斗机与占主导地位的双翼战斗机相比,便显得稀奇起来。当时,较著名的三翼战斗机除了英国产的“三翼机式”和德国产的“法尔茨dr.ⅰ”之外,就是福克工厂的福克dr.ⅰ型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战斗机同时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头号空战王牌、个人战果高达80架的里希霍芬的最后座机——“红色男爵号”的同型机。由于翼展相对较窄的三层机翼飞机具有极佳的机动飞行性能,最适宜于与敌机进行近距离格斗,所以获得了许多艺高胆大的尖子飞行员的青睐。

该机由福克雇用的德国焊接专家r·普拉茨主持设计,研制成功于1917年春。在试制中,曾参考借鉴了英国“三翼机”的结构,但又有所创新。福克dr.ⅰ大胆摒弃了繁杂的张线结构,其上、中、下三层机翼仅靠左右各一根刚性支柱支撑,大大减少了飞行阻力。加上各层机翼的翼展自上而下逐层递减,更有利于改善机动性能和爬升性能,使这种看上去很老式的飞机在空战中格外轻巧灵活,成为空战中又一种优秀机种。

福克dr.ⅰ采用了从瑞典进口的110马力气缸旋转式的空冷星形“澳巴沃才urⅱ”型活塞发动机。发动机上半部盖有半圆形金属壳减阻罩,使机头阻力较气缸完全裸露的要小一些。飞机的平尾呈三角形,而垂尾近圆形,单座座舱设在机翼稍后的位置上,以便飞行员向上观察。

1917年8月30日,年轻的王牌飞行员贝尔纳·福斯首次驾驶该机升空击落一架英国飞机。在此后一年左右时间的空战中,福克dr.ⅰ虽然没有大多数敌机飞得快,但凭借其良好的缠斗性能,在西部战线上空仍出尽了风头,甚至对英国自喻为“危险的骆驼”的“骆驼”战斗机也构成了威慑。因为前者能以更小的转弯半径牢牢地咬住敌机的“尾巴”不放,直至将其消灭。大名鼎鼎的超级王牌飞行员里希霍芬在他的空战生涯中就先后换用过7架福克dr.ⅰ,成为他特别钟爱的座机。

1917年10月末,冈塔曼和帕斯托两位著名飞行员在战斗中因这种飞机强度不足导致空中解体而先后丧生,迫使德国空军从前线调回全部福克dr.ⅰ,对机翼进行修改补强,然后再次送回战场参加战斗。

福克dr.ⅰ共生产过320架。1918年,当战争进行到了最后一年,因机型已显得过时,才逐渐退出现役。

福克d.ⅶ(fokkerfokkerd.ⅶ)

随着战局的推移,空战战术和战斗机的设计都变得较为成熟起来,德国福克工厂造出了它的最后一种战斗机——福克d.ⅶ(福克d.7)。

按常规布局设计的福克d.ⅶ在其双层机翼上采用了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空气动力研究所推荐的厚翼型(厚的机翼剖面形状)。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选择,仍由r.普拉茨设计。

双层机翼之间仅以支柱支撑,取消了张线,成为后期双翼机的

32初露锋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典型特征。福克d.ⅶ的机身由焊接钢管框架承力,外覆蒙布,这是当时较为流行的结构形式,也特别适合大批生产。

由于福克d.ⅶ改为装备用水冷却的活塞发动机,所以它有一个水冷却器被巧妙地安排在边缘得到修饰的方形机头前部,使冷却效果和降低迎风阻力得到协调。

福克d.ⅶ虽是战争后期的产品,虽飞行性能仍略逊于先期服役的se.5a和spad.s.xⅲ型等协约国同类飞机。但福克d.ⅶ在低速飞行中或高空飞行时不易进入失速,而且舵面敏捷,操纵也灵活,并特别擅长于做急跃升动作,这很适合从敌机后下方接近并对其腹部实施突然的打击,往往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空战效果。

然而,获得人们更多赞誉的是,这种飞机对毫无经验的新飞行员来讲,也同样能象老飞行员那样运用自如,可放心大胆地投入空战。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做急转弯,而不必担心陷入可怕的失速。

福克d.ⅶ于1918年夏秋季节才真正投入战斗,时值战争尾声。这些飞机都被考究地涂上只有德国飞机才有的多色块菱形迷彩。

主任设计师普拉茨在完成对这种被称之为“最后决战战斗机”的研制后,还准备改装设计一种仅采用上单翼的概念全新的福克d.ⅷ,又称“空中剃刀”,但因德国的战败,使该型号胎死腹中。

因为福克d.ⅶ的许多方面已领先于当时的其他同类机种,故被人认为是“一战中最杰出的战斗机”。

信天翁d.ⅲ(albatrosalbatrosd.ⅲ)

1917年4月,德国空军在所谓的“血的四月”中曾一度夺得战场上空的全部制空权,而取得这份战绩的正是“信天翁”d.ⅲ型单座单发双翼战斗机。在这场战役中,皇家空军竟一下子丧失了368架飞机和500余名飞行员。

在后来的英国风情画画家的笔下,常会描绘出一群“信天翁”d飞机正凶狠地围攻着皇家空军的侦察机,并有一、二架冒着浓烟坠向大地的景像……可见这种战斗机在当时是相当凶猛的。

从外形上看,德国的“信天翁”d战斗机的最大特征,是有一个纺锤般的流线形木制机身。这种硬壳构造的机身比强度高,中弹后生存性好,且不难制造。“信天翁”d成为世界上最早成批生产的采用硬壳构造的飞机。

由于一台直列形气缸水冷发动机深埋在机头内,故发动机前部安装有一个很粗大的半卵形桨毂罩。发动机的水冷却器被巧妙地铺装在机翼表面,迎风阻力被减至最小程度。该机拥有两对翼梢后掠的仿鸟翅形状的双层机翼,平尾呈圆板状。

某些改型的发动机排气管高耸在机头上方,这些也都成为这种飞机的外部特征。

由迪莱、苏贝特和格蒂赫三人合作设计的“信天翁”d战斗机由信天翁(阿尔巴特罗斯)飞机厂生产。最早的改型是信天翁d.ⅰ,于1916年秋季服役。后又发展了将上层机翼略为下移,以期改善视界的d.ⅱ。1917年初,d.ⅲ问世,它的下层机翼明显短于上层,呈“一翼半(11/2翼)”的形式。此外,还发

52初露锋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展了cⅲa、d.va、d.ⅲa等多种改型。cⅲa改装为双座形式,后座增设一挺活动机枪,排气管呈裸露状,d.va的上层机翼进一步下移,紧贴在机身背部,而dⅲa的机头与机尾则更加收敛尖削。

“信天翁”身为名机,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从高速俯冲中改出拉起机头转为上升时,不是发生颤振,就是因机翼大梁承受不了过载而折断,从而引起下层机翼的失落而导致失事。

机翼结构在高机动飞行时强度略显不足几乎是多种德国战斗机的通病。里希霍芬等人就曾因此而勉强迫降生还。于是,不少飞行员对俯冲飞行产生了畏难情绪。为根除此隐患,后来发展出结构得到加强的d.v改型,它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飞机中的杰出型号。

战后,信天翁系列飞机在获得战争胜利的原协约国的监视下,被有限度地转用于体育娱乐飞行,而阿尔巴特罗斯飞机厂也于1931年并入德国的福克·武夫飞机厂。

se.5a(r.a.f.se.5a)

从1916年下半年到1917年上半年,随着编队战术的普及和信天翁战斗机的大量介入,德国空军在所谓的“血的四月”中,仅于四天中就击落了英国飞机75架,一时间甚嚣尘上,大有不可一世的样子。为雪此恨,英国方面急忙向前线部队提供了两种新型战斗机,一种是“骆驼”,另一种是se.5a。

两者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刚一投入使用,就旗开得胜,迅速扭转了局势。于是,这两种飞机成为英国航空史上早期的两大明星。

于1916年底试飞的se.5型飞机,其代号本意为“侦察实验5型”,由大战中英国最主要的国营飞机工厂r.a.f.设计制造,也是该厂最成功的航空产品之一。此外,se.5还成为皇家航空队中最早采用性能超群、特别适用于战斗机的“依斯派诺·西扎”水冷却发动机的飞机。

se.5拥有几何尺寸和形状完全相同的、略带上反角的双层机翼,其间有支柱和张线加强,是一种坚固而保守的设计。

se.5特有的方形机头安装着发动机及水冷却器。机身的前半段为木质半硬壳构造(用层板蒙皮),机身后半段仍为木质骨架加亚麻蒙布的传统构造。这样的分段构造适应了不同的承力要求,为20年代之前大部分飞机所采用。se.5a是se.5的改型,功率较se.5略有提高。

se.5a的飞行速度快,爬升迅速,机体坚固,操纵上不存在任何固癖,易为广大飞行员所接受。射击时机体姿势能保持稳定,而且特别突出了机动性能,在空战中,尤其适合作高速脱离或采取“打了就走”的战术,是皇家空军中的名机,被德国人视为“天敌”。

se.5配备有安装方式完全不同的两挺7.7毫米鲁依斯机枪,其中一挺按常规固定地安装在机头的发动机上方,另一挺沿一个弧形导轨安装在上层机翼中间、飞行员头顶上方。飞

行员可在需要时站起来双手握住机枪把手攻击前上方的目标。

不少超级空中王牌都喜爱使用这种设计朴素但火力较猛的战斗机。从1917年11月至1918年9月间,se.5的作战损耗仅为上述“骆驼”战斗机的54%,而取得的战果却接近后

72初露锋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者。装备se.5a的皇家航空队(1918年夏天,皇家空军正式成立)第56飞行队从1917年4月23日到1918年停战日,就击落427架敌机。se.5与5a在战争中共击落敌机781架,自己损失289架。

在se.5的生涯中也有不太顺利的一面,由于发动机交货不及时,加上早期的发动机故障率居高不下,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飞机的正常交付和使用。se.5与5a的总产量为5205架。

骆驼f.1(sopwithcamelf.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流行过“狗斗”空战战术,而真正能运用自如的战斗机,除德国的福克dr.1和法国的纽堡之外,便是英国的“骆驼”战斗机了。这种极享盛名的飞机凭借着敏捷的盘旋性能和强大的前射火力,曾在1917年7月至1918年11月间,一共击落敌机1294架,创造了大战中单机种战果纪录之最。

索普威斯工厂是在1912年由24岁的t.o.m索普威斯靠在飞行比赛中得到的奖金创办的。“骆驼”是索普威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一系列战斗机中最著名的,它装有很普通的双层机翼,机头处气缸旋转的“克拉盖特”空冷星形

活塞发动机却被罩上一副用来减阻的漂亮的金属薄壳整流罩。由于上层机翼后缘中央开了缺口,方便了飞行员向上观察。“骆驼”飞机在其发动机的上部并列安装两挺机枪,当然,这时的飞机都已采用了射击协调器。由于机枪上方各罩有一个凸起的鼓包,如同两只驼峰,所以飞机取名“骆驼”。

“骆驼”战斗机战果累累,主要得益于它独特的飞行特性,即极端灵敏的操纵性。这种特性既为飞行高手所喜爱,也让一部分飞行员敬而远之。因为操纵稍有不慎,极易进入危险的尾旋(又叫螺旋)状态而无法改出。设计者正是出于追求格斗性能之目的,才不得不牺牲一些稳定性,以增加飞机的反应灵敏度。设计者将发动机、飞行员、油箱和武器弹药等重载荷有意集中安置在短机身内的全机重心点附近,再加上垂尾做得较小,升降舵和副翼又加大了响应敏感度,因此,使驾驭好这匹“烈马”变得不那么容易。

当然,转子(指气缸绕轴旋转)发动机持有强大的陀螺效应,也有利于改善飞机的飞行机动性。但同时对左右转弯却产生了不同的附加力矩,令操纵更加复杂起来。一般来讲,当敌机刚完成两周盘旋,“骆驼”却可飞完三周,说明拥有更大的角速度。这种性能对咬住目标极为有利。在今天的空战中,仍是很重要的一招。这也是“骆驼”在格斗中容易占上风的原因。此外,“骆驼”战斗机还拥有速度快和高空综合性能优异等优点。

大战的中王牌飞行员里希霍芬就是被一名加拿大飞行员驾驶的“骆驼”击落的。

“骆驼”f.1是“骆驼”的陆基型(指空军用的从陆地起飞的型号),海军的舰载型叫作“骆驼”2f1(从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后者于1917年3月试飞,发动机功率为150马力,速度可达200千米/小时,其上层机翼的上表面加装了机枪,机腹下可挂11.3千克小炸弹4枚或22.6千克炸弹2枚,用于攻击地面(海面)目标,战争后期与战后,曾在“百眼巨人”号、“鹰”号和“暴怒”号航母上服役。战后,索普威斯公司因故

92初露锋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关闭,并入霍克航空公司,索普威斯继续从事飞机设计工作,包括“飓风”和“鹞”。

斯帕德s.ⅶ(spadspads.ⅶ)

航空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一种性能出众的发动机常常可造就一代名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帕德式战斗机就安装有足以令其荣耀的名牌发动机“依斯帕诺”。

法国的斯帕德飞机厂的全称是sociétépourlesapbpareilsdeperdussin。1915年7月,西班牙新型的水冷v形八气缸发动机“依斯帕诺·西扎”问世,当时一度被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发动机”。这种阻力很小的水冷发动机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飞机厂的设计人员,他们决定利用这种功重比(功率/重量之比)达13.5的轻型动力装置创造出一种理想的全新的法国战斗机。在几乎是同时获得了射击协调器制造技术之后(一位德国飞行员因大雾,误将飞机降落在协约国军队控制的战区,未来得及烧毁飞机就被俘了),几经努力,斯帕德s.ⅶ型(即spad.s.7型)战斗机脱颖而出并试飞成功。它如采用同一型号发动机的英国的se.5那样,成为协约国空军中又一种优秀的战斗机。

斯帕德飞机有一个尾部收缩的狭长形机身,装有一对矩形平面无上反角的双层机翼。翼间安排了坚固的支柱与张线。

机头的方形发动机罩壳四周修圆,并且开有许多散热缝隙。一条排气总管横在机身侧面,座舱是敞开式的,螺旋桨为木质两叶形式。

斯帕德飞机拥有良好的速度性能和爬升性能,和“骆驼”飞机恰好相反——它优先考虑飞机稳定性,适度牺牲了一些机动性,是一种适合作直线攻击,也即实施“打了就走”战术的重战斗机。在近距离高机动格斗方面,却略逊于“骆驼”。

随着发动机的单机功率从150马力逐年提高到300马力,斯帕德多种改型的飞行性能也获得了稳步提高。使之能长期对抗德国层出不穷的新机型的出现。斯帕德战斗机不仅成为替代纽堡战斗机的后继型号,而且出口美国、意大利、英国和俄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协约国军队的主力机种之一。不少王牌飞行员就使用了这种飞机。由王牌们组建的“希高纽飞行队”使用斯帕特飞机后战果累累,飞行员们在飞机上画有飞鹤图形,成为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标志。

斯帕德的主要改型是s.ⅶ,于1916年秋季开始服役。

1917年夏季又改装出功率200马力的斯帕德xⅲ(斯帕德13)以及能从螺旋桨轴芯中发射37毫米炮弹的斯帕德xⅱcaⅰ型。其中仅xⅲ型就生产出8472架,在当时来讲算是高产量了。

斯帕德的双座侦察/轻轰炸机改型是xⅰ型。

纽堡17(nieuportnieuport17)

面对协约国大批飞行员连连败在装有射击协调器的福克e战斗机的阵前,英法等国产生了研制“真正战斗机”的迫切感。为对付敌军战斗机不断的威胁,英国人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推进式飞机dh.2。飞行员坐在船形机身中,装在后面的螺旋桨再也不会妨碍机枪的正常射击。而法国人则将机枪高高架在上层机翼的上部,另辟蹊径,让机枪子弹越过螺桨上端射向

13初露锋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前方,具体型号便是纽堡系列战斗机的早期改型纽堡11。

由纽堡飞机公司研制的纽堡飞机采用“一翼半”形式(见前述),它兼顾了双翼机的强度优势和单翼机的低阻特性,也成为双翼机逐渐向单翼机过渡的中间形式。像某些型号一样,该机在设计时也力求将主要的重量载荷集中于重心附近,并采用了气缸旋转空冷发动机,使飞机的机动性能和爬升性能尤为突出,战斗性能明显地优于同期问世的dh.2。

纽堡的出现,加速了法军夺回西部战线制空权的进程,直到信天翁d系列飞机的介入,还没有一种敌机能与之对抗。

纽堡还先后出口到英国、意大利、比利时、俄国和美国。德国也曾偷偷仿制过,在试飞中确认了该机的优异性能。

1915年夏季,纽堡11型“婴儿”最早问世,后来曾出现过纽堡17、27、28等多种改型。纽堡17型的设计最成功,1916年5月投入使用,许多优秀飞行员使用过它。他们喜欢单枪匹马驾驶着它进行骑士般的单机游猎。纽堡28c是最终改型,它又恢复采用正常的双翼型式。

纽堡系列战斗机有一副上反的下层翼和用支柱高架在机身上方的平直形上层翼。机头有一个相当圆滑的是星形空冷发动机的整流罩。一对主起落架机轮用支架固定在机头之下。

敞开式座舱之前,有机枪1~2挺(仅纽堡11的机枪架在上层机翼上)。

纽堡飞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名机。

发表于 2007-5-7 11: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VME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VME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中国虚拟军事网

GMT+8, 2024-5-16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