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虚拟军事网(VME)- 专注于武装突袭系列虚拟军事游戏

 找回密码
 加入VME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98|回复: 5

铁路事故集(中国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0 02: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文字,不多说、、、、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2: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是中国最惨的一次事故报道。。。。

在网上看到的关于杨庄事故:
回望杨庄事故
来自:本站
        冬日的斜阳慵懒地照在只有几间站舍的杨庄车站,两条正线、两条会让线的钢轨幽幽地泛着冷光。我们沿着路基边上的小路向东行走,一群骑自行车的孩子嘻笑着从身边飞驰而过,直到走到了一片柏树围着的“杨庄事故遇难旅客纪念碑”前,记者才将这个安静的小站与一次震惊中外的惨烈事故联系起来。
        惨剧在凌晨3时12分发生
    在郑州分局的相关资料上对杨庄事故是这样表述的:1978年12月16日3时12分,郑州分局郑州机务段司机马相臣、副司机阎景发,驾驶东风3型0194号内燃机车,牵引由西安到徐州的368次旅客列车,编组13辆,按运行图规定应在陇海东线杨庄车站停车6分,会让由南京开往西宁的87次旅客快车。由于司机、副司机在行车中打盹睡觉,运转车长与人聊天,车进杨庄车站后没有停车,继续以40公里的时速前进,以致在一号道岔处与时速为65公里通过的87次旅客快车侧面相撞,造成重大旅客伤亡事故。
    80多岁的张新田老人是杨庄村最早到达出事现场者之一。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倚在一堆棉花杆上晒太阳。他说,是一片哭声把他引过去的,他去了后吓了一大跳。高高大大、坚固的火车竟像一堆木头一样,说碎就碎了。撞破的车厢里到处是死人,有老人,有孩子,有当兵的。有的一家几口全没了,有的是大人没了,孩子哭着喊娘,别提多惨了。一个当兵的大喊:“大家都不要管自己的东西,抢救伤员要紧。”一些穿铁路制服者组织救人,兰考县医院的救护车很快就开来了,还来了许多车,死者被从车厢中背出后用草席盖上了,伤者是一车一车地往医院拉。
    据现任站长高峰介绍,他听当时的杨庄车站站长说,事故发生后,司机马相臣、副司机阎景发也被惨状吓坏了,当时两人就想找棵树吊死,只是周围一棵小树也没有。如今这片风沙弥漫的盐碱地上,稀稀疏疏地种着几百棵白杨,有的已有碗口粗细,棵棵白杨如同座座墓碑给凭吊者以无限的哀思。记者心中暗想,两人就是死了,又能洗刷掉自己的罪责吗?“违章就是杀人,违章就是自杀”。血写的教训是多么深刻呀!
        无法推卸的责任
    “那个年代出事故是卖枣的跟着卖碗的,枣枣(早早)碗碗(晚晚)的事。”已退休在家的郑州机务段原副段长于增润这样评价当时的安全形势。
    “文革”期间,郑州局闹派性搞武斗,事故层出不穷。当时有一句话,“火车好坐,郑州难过。坐在前头怕撞头,坐在后面怕追尾,坐在中间怕腰里插枪(侧面冲突)。”1978年虽然拨乱反正了,但许多措施还没有落实到位,特别是管理上十分薄弱。就在杨庄事故发生前一个多月,郑州机务段0192号机车牵引的54次旅客列车,应在杨楼车站停车等会103次旅客列车。由于司机违章作业,该停车不停车,致使列车闯出信号机冲入正线,险些与迎面开来的103次旅客列车正面相撞。对于这件性质极为严重的事故,有关部门没有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有关领导的态度异常软弱,仅免去责任者职务了事。“如果严肃认真及时地处理了杨楼事故,就很有可能避免杨庄事故的发生。一件违章松松手,百件违章在后头。”于增润痛心地说。
    管理薄弱还表现在奖罚不明上。于增润说,他当时也是机车司机,对此体会很深。有个机班防止了旅客列车相撞事故,拖了两个多月才不声不响地发给每人10元奖金,根本起不到表彰先进的作用。相反,有个副司机在开车前执意要上街买鱼,造成漏乘,由司机一人单独开车6个小时回到郑州。这样重大的事故危机,竟然没有引起段领导的注意,直到路局追查时才进行了处理。
    与管理不严相对应的是职工纪律松弛,责任心不强。于增润回忆起这样两个事例:1978年1月1日,0192号机车牵引338次旅客列车行至民权车站,副司机下车买花生,到商丘后不休息,乘车3个小时回家送花生,后又从郑州乘车5个多小时赶到徐州接班。2月16日,驾驶4020号机车的机班下班后3人同时离开去洗澡,一个精神病人上车将锅炉水全部放完。队长发现后盲目向锅炉大量注水,使锅炉变形,机车不能使用。至于一些司机出乘前或者途中饮酒,更是屡见不鲜。
    杨庄事故主要责任者马相臣,曾因违章作业被撤职,复职后旧习不改,经常在夜间值乘时打盹睡觉。尤其在发生事故前的一段时间里,趟趟都要与副司机轮换睡觉。如此涣散的劳动纪律,怎么能够保证安全生产呢?在杨庄事故发生前,司机、副司机和运转车长三个责任者中只要一人认真工作,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令人痛心的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劳动纪律,被这些违章者集体践踏了,终于酿成了一起人为的灾难。
        “责任”之外的话题
    杨庄事故的发生,根本原因是司机、副司机和运转车长玩忽职守,为此他们本人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司机马相臣被依法判刑10年,副司机阎景发被依法判刑5年,运转车长王西平被判刑3年缓刑3年。
    采访期间,许多人在话及责任人罪责难逃之外,都谈到了一个责任之外的话题,那就是当时无法靠设备保安全,物质条件很差。
    火车头奖章获得者、郑州机务段司机张炳杰是现在的东线车队司机。记者一大早见到他时,他刚驾机牵引2033次列车从徐州返回郑州。在张炳杰驾驶的东风11型245号机车上,他指着自动停车装置、信号显示装置、运行监控记录器、无线列调电话和轴温报警器等对记者说:“发生杨庄事故时,车上这些东西都没有。当时行车全靠目视信号,有时遇到大雾天气看不见信号,只有估计着快到站了先停车,一人跑向前方确认信号,看清了信号再走,所以列车经常晚点晚得一塌糊涂。那时候行车,真和‘聋子’‘瞎子’差不多。后来机车上下都有了这些设备,事故才大为减少。当时如果有起码的车机联控,杨庄事故也不会发生。”   
    那时没有严格的待乘休息制度,机车乘务员出乘前一般都是在家休息,而当时一家三代住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多的是。马相臣一家几口的居住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作为机车司机,他就是因为头一天没睡好,途中违章睡觉引发的事故。采访于增润时,记者也听他讲了一件令他后怕一生的事。1977年,有一次他正待乘在家里睡觉,兰州铁道学院的老师来了,于是他就陪着吃饭聊天,送走客人后只睡了一个小时。出乘开车到民权车站,困得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第一次减压还知道,然后就迷糊着了。列车进站产生强烈振动,他一激灵醒了,立即紧急刹车。等车停下,离信号机只有20来米了,险些酿成事故。他说,这件事让他刻骨铭心。
    “在安全生产上,传统的经验管理得有,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做,但关键还要靠科技。”于增润对记者说。
    记者在杨庄车站采访时,兰考车站正组织职工在这里进行安全教育。“郑徐电气化铁路明年就要开通了,杨庄车站很快就会被取消。以后这地方恐怕就少有外边的人来了。”杨庄车站站长高峰指着已经栽好的供电立线桩说。杨庄事故的血渍早已褪去,杨庄车站很快也会被取消,但杨庄事故的教训郑铁人一定会永记不忘,并在安全标准线建设中引以为鉴。
发表于 2007-7-30 08: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见上新闻?报纸?
::Q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3: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事故一律不会上的,这样的事多了
发表于 2007-7-30 16: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的,我记得小的时候动不动就看到火车事故的新闻,当时就觉得坐火车特害怕,后来这类新闻少了还觉得挺奇怪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6: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 ::L
现在是和谐社会,电视剧跳楼片段都没有了,和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VME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中国虚拟军事网

GMT+8, 2024-6-2 1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